毫米级守护!TC-4850N 无线爆破测振仪助力西南水电站围堰爆破攻坚
2025 年秋,澜沧江畔,由水电一局承建的西南某水电站导流洞工程迎来关键决胜时刻 —— 围堰爆破拆除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。这座承载大江截流使命的导流洞,其分流成败直接取决于围堰拆除的精度把控。面对节理裂隙发育的复杂地质、水位剧烈波动的水文挑战,以及 500 千伏高压线塔等周边核心设施的安全防护重任,TC-4850N 无线爆破测振仪以 “精准监测 + 实时预警” 的核心能力,成为这场 “毫米级精度” 攻坚战的关键技术支撑。
科学爆破的 “数据眼睛”,破解复杂工况难题
“爆破不是蛮力作业,而是基于精准数据的技术艺术。” 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提及施工难点时强调。此次围堰爆破面临多重考验:进出口围堰为岩体与混凝土混合结构,截面最大高差达 20 米,传统监测方式难以捕捉全域振动数据。项目部最终确定 “爆炸破碎法 + 差异化布孔” 的创新方案 —— 进口围堰采用预裂爆破 + 竖斜孔分区布局,实现堰体分层安全剥离;出口围堰独创 “充水缓冲爆破” 技术,利用水位抬升形成天然减震层,单响药量严格控制在 95 千克以内。
而这一切方案的落地,均以TC-4850N 无线爆破测振仪的实时数据为核心依据。该设备搭载高精度振动传感器与 24 位 A/D 转换芯片,能精准捕捉爆破过程中 0.01cm/s 至 35cm/s 的振动速度变化,无论是岩体破裂的微小振动,还是缓冲水体的能量衰减过程,都能转化为清晰的实时数据曲线,为工程师调整爆破参数、优化布孔方案提供了 “看得见” 的科学依据,确保每一次爆破动作都精准可控。
三重防护体系的 “核心中枢”,筑牢安全防线
为全面保障爆破安全,项目部构建了 “飞石防控 + 水文保障 + 应急机制” 的三重防护体系,而TC-4850N 无线爆破测振仪正是这一体系的 “神经中枢”。在爆区外的监测室内,工程师通过设备屏幕实时掌握全域振动动态,其无线传输功能可实现远距离的稳定数据传输,无需现场布线,完美适配江边复杂施工环境。
“TC-4850N 就像给围堰装上了‘心电图仪’,每一条数据曲线都代表着工程的安全状态。” 现场监测工程师介绍道。在实际作业中,该设备不仅能实时监测爆破振动幅值,还能自动对比预设安全阈值 —— 当振动数据接近警戒值时,设备会立即触发预警,为现场人员预留充足应急时间。配合中砂覆盖层 + 竹跳板 + 皮带的组合飞石屏障(拦截率达 99.2%)、基于十年洪水数据构建的水文动态模型,以及双套复式起爆网路,TC-4850N形成了 “监测 - 预警 - 处置” 的闭环管控,最终确保周边建筑所受冲击波压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,500 千伏高压线塔等设施全程保持稳定运行。
决胜分流的 “关键保障”,见证工程奇迹
随着爆破节点日益临近,施工现场进入 “战时状态”:爆破班组 24 小时待命应对水位突变,无人机巡检系统每日采集爆区实景,监理、业主、设计三方组成的验收组对每道工序展开 “显微镜式” 核查。而TC-4850N 无线爆破测振仪始终处于 “全天候工作模式”,无论是白天的爆破参数调试,还是夜间的设备待机监测,其稳定的性能与精准的数据输出,为 58676 立方米爆破方量、4648 个爆破孔的安全作业提供了持续保障。
当朝阳掠过澜沧江江面,各类防护材料全部就位,围堰爆破进入最后倒计时。此次工程的顺利推进,不仅标志着水电站建设迈入新阶段,更印证了TC-4850N 无线爆破测振仪在大型基建工程中的核心价值 —— 它以 “高精度、高稳定、易操作” 的产品优势,打破了复杂工况下的监测难题,为爆破工程从 “经验判断” 向 “数据驱动” 的转型提供了可靠工具。
未来,TC-4850N 网络测振仪将持续深耕大型基建、矿山开采、城市拆除等领域,以更先进的监测技术、更完善的服务体系,为各类爆破工程的安全实施保驾护航,用精准数据助力更多工程奇迹的诞生,诠释 “科技守护安全,精度创造价值” 的产品理念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公安部《爆破作业人员资格条件和管理要求》